摩尔定律
摩尔定律源自 1965 年我为《电子学》撰写的文章。我预见到,我们将制造出更复杂的电路从而降低电器的成本——根据我的推算,10 年之后,一块集成电路板里包含的电子元件会从当时的 60 个增加到 6 万多个。那是个胆大的推断。1975 年,我又对它做了修正,把每一年翻一番的目标改为每两年翻一番。” ——戈登-摩尔(Gordon Moore)
1965 年,作为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,戈登 - 摩尔应邀撰写了一篇名为“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元件”(Cramming more components onto integrated circuits)的文章。文中,摩尔对未来半导体元件工业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——他指出,单块硅芯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年(注:1975 年,摩尔将周期修正为“每两年”)增加一倍。这一预言后来成为广为人知的“摩尔定律”。
被誉为“定义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科技发展轨迹的金律”,摩尔定律在过去数十年里展现出了惊人的准确性:不止是微处理器,还包括内存、硬盘、图形加速卡——PC 的主要功能元件几乎都是遵循着摩尔定律所“设计”的路线而不断“进化”和演变。
多年来,英特尔公司持续开展硅技术和制程创新,以切实的技术实践一次次验证了摩尔定律。自个人电脑诞生至今,晶体管密度的一再增加提升了处理器与周边硬件的性能及性价比,催生出规模达上万亿美元的电子工业,使个人计算和通信走向全球、走进数以亿计的企业和家庭。